03 Aug 2020
记录下这些方法或者思路,在自己读文献难受的时候回来看看,就会知道一切都是有方法的,为一些常常会遇到的困难提供解决思路,如果还是不行,就需要进一步思考新的方法,更新本文了。因为自己也不能完全做到这些,写下来就当自己能做到好啦~
可能我们今晚就走!
从头到尾仔细阅读,一句话一句话地读。越到不认识的单词就记到一个单独的本子上。本子一页分成两列,左边写英文单词,右边写汉语意思。还可以在最后面加一列,记录一些想法或者单词组成的短语或者自己认为好的将来可能能用到文章写作中的句子。以后定期复习这个单词本。
1.1 摘要
摘要一般不会太长,十几句话左右。把摘要分段:帽子、现状、不足、本研究关于什么的,怎么做的,相应地得到了那些关键结果,这些结果的意义或者启示。
1.2 引言
读完一节或一段之后停下来体会一下,想一想为什么要这样写。一篇文献是如何开头的,文章的帽子是哪几句,如何引出当前的研究现状,再如何引出作者本文提到的研究。为什么要列举这几个例子,几个例子之间是否有联系。作者是如何描述已有研究的不足之处或者自己研究的特殊创新之处的。
1.3 材料与方法
学习如何有理有据地描写自己的每一步实验操作,从原理设计到蝙蝠捕捉、饲养、样本选择、实验设备、个体分组、实验过程、数据收集、数据筛选、实验道德遵守的动物保护协议、数据分析过程,每一步分析用到的分析软件、图标制作软件版本。这一部分还要学习作者如何引导出每一部分的结果,因为这里的每一步分析都是与结果部分的展示相对应的,什么分析就会得到什么结果。
1.4 结果
看一看作者在引言中提到的假设或者推理是怎么通过什么样的结果证明或者推翻的,可以结合摘要部分,摘要一般会提到这些重要的结果。
图标类型的选择,学习展示不同类型数据、结果的展示方式。
结果就是数据展示,一般不需要解释每部分数据说明了或者启示了什么,要注意作者描述结果的语句的用词,结果是什么样的都是确定的。
1.5 讨论
讨论的第一段一般会总结本文的结果和结论。
每篇文章讨论的内容都不太相同,一般取决于得到的结果。所谓的针对结果进行讨论,指的是对于每部分结果,要讨论为什么得到这样的结果,这些结果能够说明什么,是否有其他文章得到了类似的或者相反的结果,如果是相反的还要继续讨论为什么是相反的,可能的原因是什么,甚至还需要补充实验来证明,这也是实验设计要考虑周全的原因之一,一篇文章从假设到验证到结论是需要能够自圆其说的。
另外,还可以讨论一下本文的创新或者特殊之处,体现文章的意义和价值所在。进而提出未来需要进一步的工作,或者提出一个展望以作为最终的结束。
QA:
可能是因为对文章缺乏整体的把握,陷入到对某一部分理解的困难中去了。中学时我们做中文的阅读理解,读完一段要归结一个段落大意,写在旁边,全部读完之后浏览一下各段主要说了什么,会对理解整篇文章有帮助。这个方法在阅读英文文献时同样有用。
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用几句话概括出来:为了解决什么问题或者假设,选择了什么样本,做了什么样的实验和分析,得到了什么结果。
考研的时候,英语考试都要对付长难句,就是先把这句话里面的动词找出来,这样一个长句子就可以分成每个动词控制的几个部分,每一小部分应该不会难以理解,理解了句子结构,句子就不难理解了,把其中不认识的单词查清楚就可以了。还可以学习英语长句的书写,做得多了也是一个英语句子组织方面语感的很好的提升。
准备一个笔记本,每一页中间划一条竖线,竖线左边把不认识的单词抄下来,竖线右边写上查出来的汉语解释。日积月累,认识的单词就越来越多了。竖线右边还可以写点单词涉及的短语、搭配词组或者句子。最重要的是要经常翻看这个单词本,不然记录再多也没用。
这个应该就是需要大量的阅读了。把读过的文献都用几句话整理主要内容,看个十几篇应该就会对这个领域了解一些了,以后想切入到其中一个研究点去具体研究,再把相关的文章找出来看具体的需要参考的地方就行了,节省很多时间。
还可以用EndNote、Zetero等文献管理软件收集读过的文献,给每篇文章加几个标签,也就是关键词,以便于后续的搜索和使用。关键词可以是动物物种、回放实验、回声定位、激进叫声、方言、机器学习等等,想找哪个方面的文章,搜索关键词就可以了。这个可以用文章中的keywords,但是看文章的keywords看不出来具体内容的,需要添加几个自己关注的关键词,自己一看就会想起来自己感兴趣的方面是什么,不然的话即使搜出来相关的文章,还是要再从头读一遍,而不是直接去到文章中感兴趣或者有参考价值的地方。
统计方法看不懂也没事。重点是要知道什么样的数据用什么样的统计方法,知道统计方法的名字就可以了。具体的分析步骤去网上搜,一般都会有。看个五六篇关于这个方法的介绍,再把自己的数据拿来实际分析一下,遇到不懂的地方再去网上搜,基本都能解决。
把分析过程记录下来,是一个很好的积累,下次用到直接使用就行了。尤其对于R语言的分析包和作图代码,非常适合。
这个要再在自己写文章的时候才能体会到,其实到时候现学也来得及。研究方法相同的段落可以直接拿来用,修改成适合自己实验设计的就好了。引言和讨论中用到的比较多的是那些概括度极高的句子,通常出现在引言的开头,或者每一段的开头。英文一个段落,一般而言开头第一句话是概括本段大意的,后面进行具体解释,这样的句子可以积累。实际写作的时候,找1-3篇相关度最高的文章,把他们说的类似意思的而且也是自己要写的句子找出来,把这1-3句话打碎重新整合一下,自己的句子就写出来了。
可能是偶然看到的、别人推荐的、文献鸟推送的、新闻提到的、不是关于自己研究的、其他物种的文章。看看摘要,有兴趣、感觉将来能用到、以后可能需要仔细阅读,就写个一句话总结文章大意,加上标签,放到文献库里就好。
这个可能涉及到如何进行实验设计的问题。
设计实验最重要的是每一步操作都要有理有据。也就是每个实验都要有参考文献做过,如果没人做过就要按照科学规律设计或者修改已有的实验设计,不能想到哪是哪。争取做到,在当前情况下,这样实验是最好的选择,能够最大程度地、最准确地、最直接地实验提出的假设。当然有些实验是没办法直接实验的,需要间接的结果来证明。
想好每一步操作要控制的变量、要实验的变量、对照组和实验组。除了具体的操作步骤,还要考虑控制每次实验的起止时间、环境温湿度、自己的个人状态等等。
写文章的时候需要的参考文献都是很具体的。写引言需要找引言的参考文献,方法部分要找方法的参考文献,其他同理,一篇跟自己实验相关度高的文献可以同时为几个部分提供参考也是常见的情况。可能找一篇文献就是为了参考里面的很小的地方,甚至是一个单词、一个物种、一句分析方法的话,也有可能是为了参考整篇文章的主题、切入点、文章框架。大概就是根据具体情况去找能提供具体参考的明确的那一篇或者几篇文章。